對時間的想像

『如果我們願意跳脫社會給的、自己定的「年齡框架」,在有限的情境之下,或許,有無限的可能。』


前一陣子和CKC看一部改編自少女漫畫的日劇,忽然發現自己心態上已經不是「他好帥,我可以~~~(冒泡)」而是「如果以後我們女兒交到這種男朋友怎麼辦….帥不能吃阿!!!!」…..明明距離當父母八字沒一撇,結果少女心已離我遠去 (淚)………雖然還是有種青春不復返的感觸,今年忽然對「時間」有不同的想像。


前幾個月訪談了兩位老人家,他們兩位的故事讓我好感動。

其中一位,是一位80歲的老奶奶,她是一位退休系主任兼教授。最神奇的是,她50歲的時候才拿到Ph.D. 她說,她原本只有高中畢業,雖然想要繼續求學,可是第一任先生卻禁止她。當時,她被先生辱罵、拳打腳踢,自信心、自尊心蕩然無存,也沒有勇氣離開。因緣際會,她接受心理治療,慢慢重建信心,走出家暴的陰影,然後鼓起勇氣提出離婚。即使前夫對她百般騷擾,她堅定地走上自己的路。她在三十歲的時候開始兼職上大學、念碩士。在他現任先生的鼓勵之下,她在四十歲的時候開始念博士,開始她的學術生涯。她說,離婚之後她重獲新生「人生從30歲開始」。

第二位也是一位70多歲的老奶奶,她是一位出版了30多本書的作家。她說,她早婚,高中畢業旋即相夫教子。她後來很想念大學,但是第一任丈夫很傳統,覺得女人不需要學太多、也不需要有一技之長。後來,在她的堅持之下,她開始上一些她有興趣的寫作、畫畫課程。在她35歲的時候,她開始當書籍插畫家,寫小說,在出版社擔任校稿。她的先生很不滿也很不解,曾經溫順的太太為什麼變成這樣子。最後他們和平的離婚。「我從不會後悔」她說「我並沒有因此不照顧家庭,我只是很想知道我還有什麼可能性。」


他們的故事,除了讓我對於婚姻、女性有所感觸,最讓我受到鼓舞的,是對時間的想像。社會上對於工作、買房、結婚、生子等的時間軸有好多的期待:「我在三十歲之前應該要….」「如果還沒在25歲之前完成XX就太晚了…」 「到四十歲還沒有XX也太誇張了。」這些「應該」,讓我們質疑過去、擔心未來,不知不覺局限了我們對時間的想像,設限了自己的可能。

這兩位老奶奶,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年紀已經超過一般大學生的年齡,就放棄教育的機會。即使那個年代的社會,期待這個年齡層的婦女為婚姻貢獻,她們還是堅定地離開不適合她們的婚姻。即使她們不是所謂的年輕人,她們還是持續探索其他的可能性。

我倒也不是想說什麼”Nothing is impossible” or “it’s never too late”,因為我相信有些東西的確是有時效性(例如:我在這個年紀不可能成為「奧運體操選手」)。晚,的確有些劣勢,但卻不應該限制我們對時間、對年紀、對自己的想像。

如果我們願意跳脫社會給的、自己定的「年齡框架」,在有限的情境之下,或許,有無限的可能。

 

1 thought on “對時間的想像

  1. 謝謝版主用心的解說,裡面很多英文也都有附上翻譯(本人英文是爛到爆的那種)
    用生活上實例來舉更多對應的方法真的很棒
    感謝你能讓我從專業角度看事情
    最後這是我看過本網站多篇文章後的第一個留言 所以有點文不對題

    Like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