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凡姐 (美國臨床心理博士)
小孩安全健康地出生後,終於鬆了一口氣。歷經流產及難孕(比起「不孕」我比較喜歡「難孕」這個詞)之後,懷孕的過程充滿了忐忑不安。事實上,這次懷孕雖稱不上高風險,但也不是那種教科書典型無風險的懷孕,以至於後期三天兩頭到醫院報到。客觀的風險加上主觀放大的風險,都讓這次懷孕的過程多了許多不安。
Continue reading文/凡姐 (美國臨床心理博士)
小孩安全健康地出生後,終於鬆了一口氣。歷經流產及難孕(比起「不孕」我比較喜歡「難孕」這個詞)之後,懷孕的過程充滿了忐忑不安。事實上,這次懷孕雖稱不上高風險,但也不是那種教科書典型無風險的懷孕,以至於後期三天兩頭到醫院報到。客觀的風險加上主觀放大的風險,都讓這次懷孕的過程多了許多不安。
Continue reading文/凡姐 (美國臨床心理博士)
前一陣子,我曾經懷孕。
那一陣子,我們充滿了喜悅與感恩。我們開始想像妳的模樣、開始期待妳為我們生活帶來的改變。我開始根據妳的預產期,改變工作上的計畫,只希望可以好好地迎接妳的到來。我們每天都會和妳說說話、摸摸我的肚皮和你打招呼。照八周超音波的時候,我們聽到你強健的心跳聲;那一瞬間心情激動不已,很感恩也很感動。才短短幾週的時間,我們對你的愛,好多好多。
Continue reading『如果我們願意跳脫社會給的、自己定的「年齡框架」,在有限的情境之下,或許,有無限的可能。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