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凡姐 (美國臨床心理博士)
小孩安全健康地出生後,終於鬆了一口氣。歷經流產及難孕(比起「不孕」我比較喜歡「難孕」這個詞)之後,懷孕的過程充滿了忐忑不安。事實上,這次懷孕雖稱不上高風險,但也不是那種教科書典型無風險的懷孕,以至於後期三天兩頭到醫院報到。客觀的風險加上主觀放大的風險,都讓這次懷孕的過程多了許多不安。
Continue reading文/凡姐 (美國臨床心理博士)
小孩安全健康地出生後,終於鬆了一口氣。歷經流產及難孕(比起「不孕」我比較喜歡「難孕」這個詞)之後,懷孕的過程充滿了忐忑不安。事實上,這次懷孕雖稱不上高風險,但也不是那種教科書典型無風險的懷孕,以至於後期三天兩頭到醫院報到。客觀的風險加上主觀放大的風險,都讓這次懷孕的過程多了許多不安。
Continue reading